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镇海王 > 第884章,时代的要求

第884章,时代的要求(3 / 5)

从很多件事情上,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都看出了朝中这些大臣的不作为和尸位素餐,尽管很多事情其中最开始都是皇帝自己搞破坏的。

比如大明的宝钞,这个东西本来是很好的一个东西,相当于后世的纸币,如果能够一直维持住宝钞的购买力,那么宝钞始终就可以维持、运转下去。

可是当皇帝自己不懂金融、经济货币学,拼命的印宝钞,以为这印多少就可以当多少银子来用,最终导致这个宝钞连纸都不如。

再比如这个盐引制度,很好的一个制度,偏偏皇帝非要不断的赏赐盐引给王公贵族之类的,最终导致了这个制度的崩坏。

但不管如何,这当皇帝的还是喜欢能够给自己解决忧愁的臣子,能够给自己办事情的人。

说到底皇帝之所以会不断的滥发宝钞、大规模的赏赐盐引还是因为皇帝穷啊,皇帝也缺银子啊,可是偏偏皇帝又是天底下最要面子的,毕竟皇帝的面子和威严无论如何也是要维持住的。

皇帝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皇帝麾下的那些庄园、田产之类的收入,这些皇帝的私人收入,也就是内帑,这一部分的收入,其实很小,可能每年也就是不到五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这点收入说实话根本就不够维持住皇家的颜面,这赏赐有功劳的大臣,维持庞大后宫的开支等等,这点银子根本就不够。

所以自己内帑不够用的时候,皇帝就会想办法从国库这边挪用,挪用国库的银子来给自己办事,比如修葺皇宫什么的,将皇室宗亲的开支放到国库开支里面等等。

再就是大量的赏赐宝钞、赏赐盐引,这宝钞和盐引到了王公贵族的手中,自然是可以层层的压下去,最终导致制度的崩溃。

皇帝的穷一方面来自于皇帝的开支大,另外一个方面主要还是皇帝不参与商业领域,没有办法开源,皇帝去做生意,下面的大臣就会说皇帝与民争利,导致皇帝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