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镇海王 > 第344章刘翰林的日常

第344章刘翰林的日常(4 / 5)

经有点像,品行耿直,敢说,有点刚正不阿的味道;刘龙性格比较活泼开朗,年纪也很轻,比刘晋大三岁,他本就官宦之弟,父亲是刑部员外郎刘凤仪,所以也是比较圆滑一些,和刘晋走的很近。

“刘兄”

接着刘晋又和刘龙打招呼,然后再看向丰熙的时候。

“丰…兄…”

丰熙这个名字是真心不错,不过这个姓和兄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让刘晋这个后世穿越过来的人觉得怪怪的,所以每次和丰熙打招呼的时候,刘晋都会不自觉的拖长一些。

“刘兄”

两人也是笑着和刘晋打招呼。

刘晋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他们四个人都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算起来刘晋也算是他们半个小上司。

如果按照七品县令来算的话,这七品相当于后世一个县(区)的一把手,当然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知县掌握的权力要比后世的县一把手大多了。

刘晋这个从六品差不多就相当于副厅级的干部了,放在后世来说,那也妥妥的牛叉哄哄了,更为关键的是刘晋是翰林,在这里待几年时间,升官就可以和坐火箭差不多。

新晋的五个翰林,每天刘晋都是来的最迟的,都是掐着点过来的,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大家彼此互相打完招呼,也是各自在的办公桌上面默默的看书起来。

古代上班也是有自己的规矩,特别是在翰林院这样的地方,规矩就更多了,翰林院其实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机构,平时给皇帝、太子讲讲课,编写下皇帝的诏书、旨意之类的。

另外就是编书、修书,编书一般都是编写当今天子的书,其实也就是记录下皇帝日常的生活、工作之类的,然后将这些东西编写成书以供后人学习。

修书一般也就是修史书,最多的自然还是要说明当今这个朝是顺天应时,一般的程序就是故意的贬低前朝,说前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