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怎么练琴,大多数时间都是神秘兮兮的乱转。
然后还有各种奇特的发现。
譬如昨天的时候,王洪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颜学信就神秘兮兮地凑了过来,道:“老王,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老师哪里不对?!”
“有啊,我老师是盲人,看不见。”
王洪春道。
“我不是说这个……”王洪春哭笑不得,“但是,这也是一个不对的地方……嗯,我想说的是,你有没有发现,李近楼这个名字,还有他身上穿的衣服,都特别像一个人?”
“我老师如果不像一个人,难道像一个鬼?!”
“我觉得,他就是一个鬼啊……”颜学信把一本《中国古代音乐史》拍在了他的面前,“你看!”
颜学信拿起来那标记了荧光的地方,皱眉看了起来。
“琵琶绝李近楼?”
看到这个名字,再看到历史书上对他的描写,王洪春回忆着自己老师的穿着,眉头也皱了起来。
“你看,是吧,哪里不对!我觉得,这个李近楼,他是穿越来的!”
现代人,哪里会叫这个名字,会穿这种衣服嘛对不对!
不对,名字还是有可能叫的,但是还目盲……
在之前教育不发达的年代,盲人学音乐其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许多乐师都是盲人。
先不说之前的盲鼓神盲伯,再或者瞎子阿炳,其实都是因为目盲,而获得了某些优势。
一方面是天赋上的,人类的大脑运转方式决定了,当一个人的视力受损时,视觉中枢可能会转而连接听觉系统,拓展听觉上的能力。
一方面是努力上的,一个盲人,没有办法兼顾太多的娱乐,就只能努力练琴了。
所以古代的很多优秀乐师,都是盲人。
但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方式如此多样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