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的。
特别的显眼。
眼看着,建康城的气象就焕然一新。
越是如此,人们对这样美好生活的期盼就越是深重,对外作战也就更加的卖力。
这样的征战也不只是为了胜利,更是为了保卫这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如果对外作战不利,建康城的安定就会受到威胁。
这样的繁荣景象还会存在吗?
于是,这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王谧调整了治理建康城的方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北府的行列当中,投奔行伍。
这都是他们主动的,王谧也没有组织人马特别的宣传,这就是先进的感召力。
尤其是那些曾经向王府投献的年轻人,更是这些人当中的中流砥柱。
有些文化水平不太够,无法从事文职工作的壮勇,便纷纷右转,投奔了北府,也算是施展所长了。
这几天,檀凭之那边招收新兵,眼睛都快冒烟了。
而趁着这样宁静夜色赶来的,也有一些别有目的的人。
他们在这难得的夜里走上大街,并不是为了闲逛,更不是为了采购,而是为了来讨一个说法。
袁悦之裹着冬衣,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了琅琊王府院门前的阶梯,众位守兵一看到他,顿时就乐了。
在王谧搬家之前,袁悦之也到访过几次,有些士兵也是认识他的,没等他说话就进去报信了。
虽然说着是闭关,但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
王谧又不是道长,也不需要清修,哪里就有那么严格,说不出门,就不出门了?
也并没有人敢监督他呀。
只是,这几日,大王见客确实是比较稀少的,上门求见的大臣,绝大部分都被挡在了门外。
不过,袁悦之就是一个例外。
他是王谧想见的人,只是,一连几天,他都没有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