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都限制在争权夺利的范围内。
不会将好不容易得到的金钱,挥霍一空,他们只会将这些钱财好好的存起来,再想方设法的让这些钱财变得更多。
钱生钱,钱换物,这就是具备一般生存常识的人们能够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就是自控能力。
可是,在军营中,毫不讳言的说,这样具备一般自控能力的士兵,都不在多数。
很多士兵自己的日子都过的浑浑噩噩,上阵杀敌的时候,也从没有要斩获敌军首级,获取军功的那种意识。
大多都是当一天兵,就扛一天枪。当然了,就算是再没有脑筋的人,也会知道钱是个好东西。
当兵拿饷,那是天经地义,一个子都不能少。
但是,等到拿到了这笔钱,很多士兵也并不会妥善的使用,不是拿去赌,就是拿去喝酒。
对长远生活并没有什么切实的打算。
这也难怪,按照以往的经验,很多士兵就地解散之后,还是要回归农夫的身份。
总归还可以种地赚钱嘛。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还没有挨到种下的庄稼能赚到钱,两手就空空了。
那怎么办?
胆子大的,身体壮实的,就去偷、去抢,成为了盗匪。
没有那份胆量的,终日里饥一顿饱一顿的有之,还有一部分人,干脆投窜山林,隐居起来。
有感于这样的乱象,刘裕才别出心裁,采用了这样分批发放军饷的措施。
当然了,这样的措施实行起来,是有些麻烦的。而且,也容易引发士兵们的反弹。
他们根本就闹不明白刘裕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实,司马家的朝廷绝对算不上大方,一场大战过后,军饷也只有有限的一点点。
当兵拿饷,哪个士兵出生入死不是为了这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