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天机」做评定,这种乱,却又给人一种乱而有序的感觉。
诗起于远古,至《诗经》为大成,以四言为主,一句诗,四个字。
与之稍晚的屈原,擅长楚辞,有别于《诗经》的体系,擅长长句、长诗,甚至还可以被理解为是“赋”这种变体的源头之一。
甚而《离骚》这篇伟大的七星雄诗本身,都被称为“骚赋”。
到了汉朝,“赋”这种题材更是大放光彩。
四言诗仍是一时的主流,但五言诗已经开始出现。
到了汉末时期,五言诗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
汉朝有“乐府”,魏晋亦有“乐府”,这是专门收集民间诗歌的朝廷机构,历代乐府,留下了颇多的五言诗杰作。
至曹丕的《燕歌行》一出,一句七个字,字数更多,明显容量就更大,给了诗人更多表达空间,于是这种格式上的创新,使得曹丕的《燕歌行》的整体水平和造诣,虽然明显逊色于他弟弟曹植的《白马篇》,却仍然拿到了「天机」给出的六星的高分,成为他的代表作。
至此,七言诗开始大兴。
之后天下虽分分合合,却并没有影响诗词歌赋这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南方宋齐梁陈四代,宫体诗开始兴起,为诗歌的创作,制定出了更严格的平仄、转承、对仗等规矩,最终形成格律诗。
等到现如今的这一代南齐王朝建立之后,五律、七律、排律等诗体,已经接近成熟和完备。
词这种体裁,则是起于西唐。
据说最初发源于敦煌,是当地的土俚小调,亦别称敦煌曲子词,一经西唐国文人的发掘,得到了「天机」的肯定,立刻在西唐发展起来。
这种体裁又被称作「诗馀」、「长短句」。
在「文气」是整个天下修行界最重要的修炼资源这一前提下,这种体裁一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