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在明朝当国公 > 第三百零九章 阅兵仪式(下)

第三百零九章 阅兵仪式(下)(5 / 6)

数改观了,试问向来把武官鄙视到了骨子里的文官集团如何会甘心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文官们再无知,也知道一支军队的精神面貌,往往决定了它的战斗力。一支无精打采的部队,就算装备再先进的武器,战斗力同样是令人堪忧的,就拿现在驻扎在辽东的明军来举例。大明军队的武器水平其实并不比后金军队差,但为什么双方的战斗力相差那么多呢,归其原因还是双方士卒的训练程度以及战斗意志的差距太大。

对于纪律松弛的明军来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当兵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若是上头能把饷银发足,他们能发挥出六成的战力,若是上头只发五成的饷银,最多能发挥出三成的战力,若是上头不发饷银的话那么不好意思,一开仗的话他们立刻扭头就跑。

兵丁们为银子而战也就罢了,但老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已经烂到了骨子里的大明朝廷和将门才是导致明军没落的最大罪魁祸首。明初的明军为什么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那是因为那时的明军上下无论是将官还是士兵都能看到希望。将官们立功可以升官可以封爵,士兵们立功了也可以当官,加之没有文官集团的掣肘,所以打起仗来大家的劲能往一处使。

最典型的是当时士兵或是军官们立功后,兵部会派出核查官员来到立功的地方进行调查寻访,弄清楚之后兵部才会对立功的军官和士兵进行封赏。可现在的明军晋升的渠道全都被文官和上层的将领们把持着,升官全靠送礼塞银子,没有背景的人即便是立下再大的功劳也很难得得到晋升。

就拿杨峰来说吧,去年他在辽东砍了那么多的首级,最后却被迫分出大半给辽东的众将,这样的事情要是换做在明初,上至孙承宗,下旨辽东的诸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被撤职甚至砍头。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讽刺,在一群鸡群里若是突然出现了一只白天鹅,那么这只天鹅招来的绝不会是崇拜或是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