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柳郡的麦子,终于是收割完毕。
大孩子们带着小孩子,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中展开拉网式的捡拾。
一株株麦穗,被他们捡起来。
百里奚站在田埂上,远远的看着。
“殿下……”他问着自己身旁的赢稻:“今年,柳郡的亩产是多少?”
“目前估算,应该比去年高一点!”赢稻说道:“应该是在三石多……”
百里奚咽了咽口水。
三石?还是麦子?
“柳郡现在有多少土地?”他问道。
“四十五万顷吧!”赢稻说:“不过,有十几万顷要明年才可以播种!”
“还有大概三万顷左右的土地,今年休耕,该种了大豆、牧草……”
“还有大概一万顷左右的菜地!”
“也就是说,有差不多二十万顷的地,在种粮食了……”百里奚说道:“柳郡凡人,有两百万吧?”
“超过了!”赢稻道:“目前统计的是五十二万户,两百三十四万余人……”
“当然,孩子、妇女、老人也都被统计在内!”
“若只算青壮的话,大抵是一百万上下……”
百里奚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一百万青壮,就能耕作二十万顷?
平均五个劳动力,种一顷地?
秦国,大抵也就这个水平。
但问题是……
秦国人种地,基本上是粗种薄收的。
什么除草?什么浇水?什么施肥?
很少有人有空顾及,大部分都是草草的应付一番。
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秦国农民太穷!
他们的力气都已经在春耕和秋收中消耗殆尽!
平时的话,连肚子都吃不饱,还得应付土地、河伯的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