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不肯好好监察。
大明但凡是个有品秩的官员,都可上书朝廷,上奏言事,这叫公车上书言事。
大明有骨气的读书人还是有的,肯抬着棺材上谏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嘉靖四十四年海瑞写出大名鼎鼎的《治安疏》,指着嘉靖老道士的鼻子骂嘉靖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无财用的时候,海瑞只是大明朝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正六品,不照样骂了皇帝?
嘉靖皇帝只说了一句,他要做比干,朕还不是商纣王呢,但还是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最终也没把海瑞杀了。
因为海瑞骂得对,这就是让嘉靖最最最难受的地方了,海瑞在骂他,因为海瑞骂得对,嘉靖就不能杀他。
大明的制度设计,用一句话去总结,就是众目睽睽,自我纠错。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从制度上兜住了皇帝的下限,但是碰到稽戾王那种千古昏主,那用什么制度也兜不住。
这个制度并不完美,但已经是大明多番斗争下来,最好的结果了。
这个制度最可怕的问题就在于:一旦皇帝本人,不再处理政务,那大明这一整套制度,就会立刻完全失效,进而造成系统性的崩溃。
」也就是说,哪怕是咱们这皇位上,栓条会盖章的狗,也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朱见澄思考了很久,才发出了自己的疑惑。
于谦立刻怒不可遏的说道:」胡说!什么话!什么话这是!」
」皇帝位置很重要的,他要从这么多的意见里,选择出一条能够运行,而又不会伤害到根本的意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太子殿下是储君,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于谦在发怒,朱见澄却不是很害怕,因为他知道于谦是怕他当了皇帝后怠政。
大明的官场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在这里想出头,那可不是什么简单之辈,能斗到文华殿坐着廷议之人,根本没有一个简单的。
朱见澄只是笑,于谦甩了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