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的核心思想是四个字,收获均分。
就是种到了田里的庄稼,所有的收获,应该是这个社会上不同分工的人均分,王公贵族要和农民共同劳动,即君民共耕,而且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也就是收获均分。
维护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的目的就是自上而下、合乎情理的对下极致朘剥,你要讲收获均分,那还有必要分尊卑贵贱吗?
所以农家的消亡,便是显而易见了。
其实农学家们自己也清楚,他们提倡的收获均分,和大同世界一样,是个理想国,是地上神国,是很难很难,甚至不会实现的。
所以他们的主张,民以食为天重农桑,农为本民为基、明确分工以及推崇农具改造,提高亩产、改良作物,最后就是农产品价格和手工业价格维系公平,
即便是如此,依旧艰难前行,最终连道统都消失不见。
论诸子百家,其实儒学的大同世界是最容易实现的,在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帝制是一种妥协之后的最优解,围绕着帝制产生一系列的阶级,是必然的。但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儒家思想变得如同直草一样开始腐烂,脱实向虚,变得形而上起来,阻碍历史发展。
」胡长祥这些稻种,为大明对东北三省的统治,是有决定性作用的,朕以为价值一块奇功牌啊,朕有意打造一家农学堂,专门研究农具、肥料、农务、四时、植保、畜牧、以及农作物,改良农作物、对大航海时代下各种作物的研究,不知胡少师以为如何?」朱祁钰看着桌上太医院呈上来的奏疏,十分确信的说道。
主张收获均分,在景泰年间,依旧是一件脱实向虚的美梦。
但是主张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价格维系在一个平衡区间,提高农作物的
品类和数量,进而提高大明人口数量,还是可以想一想、盼一盼的。
」农学堂?」胡濙有些疑惑的说道:「需要单独设立一个堂来教授农事吗?」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