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柘此举,便是在从源头上规范儒修的‘规则’,同时对应不同的人性类别,给予不同的选择。
往后儒修们再有矛盾,只要一动手,大家就知道,这是哪条道上的儒修,对其倾向有了基本的预估,便可以减少许多不必有的矛盾。
同时,儒修内部自己分出了派别,也就形成了相互的约束与监督。
至于完全免除矛盾,当然是绝不可能的。
人本就是斗争的生物,曹柘将这一点看的很明白。
所以曹柘准备事成之后,再给武者加点料。
“敢问夫子,何为演文气?”程竟冲着云端行礼道。
曹柘回应道:“文气始于浩然之气,却要比浩然之气更为柔和,凡得圣像开蒙者,皆可得文气,蕴养文气,自生文华,知天命后,再返本归元,重塑浩然。”
程竟一愣,随后急忙追问:“可是至此以后,凡入学习文者,皆可得文气?”
曹柘道:“却也未必,十人之中,取五六人。”
此言一出,那些原本还想闹事的儒门弟子,大多数都开始偃旗息鼓,同时眼神热切的看着云中文宫,恨不得立刻开启修行。
所以,有时候大多数的反对,都是因为‘为什么不是我’。
现在的儒修,入选率连百分之一都达不到。
毕竟再怎么‘偏私’的正义,那也是正义,绝不是轻易打着正义的旗号,为非作歹便能算成功的。
而转修文气之后,却能十取五六,足算得上是高概率了。
至于还有人不成···那只能说是天赋太差,没有这个命,还是去学武的好!
毕竟,哪怕是单纯的读书学字,也有人入不了门,学不进去。
“此事诸位如若应允,那便操持浩然气,入文宫。引导文宫入主浩然,镇浩然之运!”曹柘轻描淡写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