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时候文化人更会拍马屁,但是也经常拍的不够准确。
曹柘就不吃一灯这一套。
所以,一灯被派下山,负责深入民间,去了解下夜香郎、更夫等职业的特性,好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武功。
随着武当这个新崛起的天下第一大派完全动员起来,各式各样的练功口诀,编成了歌谣,开始在各地传唱,甚至是一些口诀,被化入了乡土气息极为浓郁的小故事里,流传在整片大地之上。
这些歌谣和故事里的打油诗、顺口溜,都是一篇篇简短,却又实用的功法口诀。
不仅方便上手,并且几乎不存在走火入魔的问题。
毛病就是见效不快,并且对初始力量、体力的加成,并不算多,需要日积月累的水磨工夫,才能见出不凡来。
曹柘此举,并没有打算一下子培育出多少高手来。
而是在创造适合更多强大武学普及、推广的土壤。
这就像扫盲。
扫盲不是要求每个人都上大学,而是让那些原本不识字的人识字,知道识字之后的好处,之后就会支持他们的子女们学习、读书。
练武也是一样。
如果练武不仅不会耽误生产、生活,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身体素质,那又为什么不学呢?
然而,即便是曹柘这样煞费苦心,又有鼎盛的武当派代为推广,想要达成几乎全民习武的概念,也是一场持久战。
幸好,曹柘的奖励机制,对于很多武当弟子,甚至是还未拜入武当的江湖中人,极具诱惑力。
有这些江湖中人的带动,武学传播、教育的速度,会比想象中的缓慢,稍微快一些。
或许五六年后,可以做到基本普及。
等到十年后,下一代出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大爆之时。
编撰了大量的亲民武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