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方式和机理虽然有些特殊,但原理却是相同的。
如果这种辐射粒子再增加一颗的话,那么这块金刚石芯片的底层运算机制将从二进制变成三进制。
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能想到,研发出这种芯片的人自然也能想到。
所以在后续的实验中,韩元不断的调整中实验参数和条件,试图去寻找第三颗辐射粒子。
终于,在经历近一周的实验后,在能源石的特定辐射输入下,某一个灯柱上的金刚石传递出来了三颗辐射粒子。
第三颗辐射粒子的出现,让韩元兴奋了起来。
随即紧接着再次进行了同条件的实验,第二次实验证实了在特定的辐射输入条件下,灯柱会传递出数量为三的辐射粒子进行传播。
别看只是由原先的两颗辐射粒子增加了一颗变成了三颗这一点小小的改变,这代表的是底层计算进制的改变。
在他研发汉语智能编程语言和碳基芯片之前,人类社会中的计算机的底层计算规则是基于二进制的。
也就是0、1这两个数字。
在碳基芯片和汉语智能编程语言出现后,二进制开始逐渐向三进制过渡。
相对比二进制来说,三进制的计算能力更强,能编写出更加智能灵活的程序,让原先只能做是否判断的计算机有了第三种不确定状态。
金刚石芯片也是如此,一开始的一粒辐射粒子的传播,代表着二进制的计算。
但随着第三颗辐射粒子的出现与传播,代表着它可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二进制了,它变成了三进制,现在同样适用于三进制计算了。
这一发现,让韩元很期待接下来的实验。
因为理论上来说,这种金刚石芯片既然能控制三颗辐射粒子进行计算,那么控制四颗辐射粒子、五颗辐射粒子甚至更多的粒子进行计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