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空间,工作室内,韩元盯着洁白的天花板思索着是否要将脚下的粒子对撞机的能级再提升一下。
但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大型强粒子加速器,每提升一个能级,不仅需要对加速器的各种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外。
还有加速管道的长度,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欧洲原子能实验室的lhc为何几度经过维护升级,对撞能级依旧只从最开始的7tev提升到15tev?
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加速管道,太短了。
粒子加速器的种类其实很多,静电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对撞机等都是。
但所有加速器的原理都是带电粒子在管道中通过能量进行推动加速,运行到加速器的末端,然后相撞,或者工作。
欧洲原子能实验室的lhc,是一个圆周长为27公里的圆形隧道。
在这個加速器里面,两束高能粒子流在彼此相撞之前,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前传播。
这两束粒子流分别通过不同光束管,向相反方向传播,这两根管子都处于超高真空状态。
但无论怎么样,它的加速长度都是限定死了的。
比如lhc,它周长为27公里,哪怕按照最长的加速区来计算,适用于每一束高能粒子的加速管道长度也只不过是13.5公里。
而且这13.5公里,还需要排除掉不少其他的装置,实际上的加速区比这个还要短。
想想看,要在13.5公里的区域内,将一束高能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需要多么庞大的能量?
即便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出现,能提供足够的能量,用于给高能粒子束加速的加速磁极也没有那么强的功率啊。
别说是欧洲原子能实验室的lhc了,就是他脚底下的零号粒子对撞机上面部署的超导磁极,也做不到在13.5公里的区域内将一束高能粒子加速到拥有100tev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