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 第四百八十八章:走向死亡的创生之柱与参宿四

第四百八十八章:走向死亡的创生之柱与参宿四(4 / 7)

成一颗超新星。

到那时,它将释放出形成新一代恒星所需的物质。

比如太阳,随着韩元对于太阳系的了解越来越深,他就越发觉得太阳系其实并非第一次天然形成的恒星系,而是某颗超大质量的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后重新形成的。

关于这一点,他现在有不少的证据可以供推测,比如一亿光年外的奥尔特星云。

奥尔特星云笼罩着整个太阳系,相当于一个外壳,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鸡蛋结构,太阳就是鸡蛋的蛋黄部分,太阳的八大行星就是蛋清的部分,柯尹伯带就相当于鸡蛋膜,最外面一层蛋壳就是奥尔特星云。

尽管科学研究证据表明,奥尔特星云是太阳系星云中大型天体形成后的残余星云物质,但实际上,一颗中等规模的超新星爆发,其冲击波的范围,也正好在这个距离。

或许奥尔特星云的形成,可以解释为一颗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各种元素和粒子,除了少部分被加马射线带走后,剩下的大部分遍布了整整一光年范围内的空间。

而随着时间的推衍,这些星云再度结合,形成了如今的太阳系。

这其实是很有可能的。

除了奥尔特星云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也在表明太阳系是大质量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之后形成的二代恒星系。

比如太阳系各行星上丰富无比的各种重金属资源,这些元素都是形成于恒星核聚变的晚期以及超新星爆发的时刻。

如果太阳是宇宙第一代恒星,是不可能有这些重元素的。即便是有一些,也都是外来的,数量并不会多。

不过有点比较令人疑惑的是,每一颗大质量的恒星在经历超新星爆发,都会形成一颗中子星或者一个黑洞。

以太阳系的规模来说,前一代恒星在进行超新星爆发形成中子星的可能要大于黑洞。

当然,形成一个小质量的黑洞也是可能的,但可能性相比中子星要小一些,因为黑洞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