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有较为严重的侵蚀能力。
所以地面上的挖出来的大坑里面需要铺上一层隔离材料,防止稀释过程中溶侵液和泥土接触。
当然,这一层隔离材料并不是使用的木材,而是聚酯薄膜。
这些直径的在三十公分以上的原木,是用来加固坑洞的。
在原地浸出法的过程中,因为溶侵液会侵蚀矿石并带走里面的一些元素,这会导致原本积实的矿层出现孔隙,在流水或者溶侵液的侵蚀下会有塌方的风险。
当然,在现实中一般情况下不用考虑这个。
因为现实中使用原地浸出法开采矿物一般都是在七十五米以上的深度以上,而且一般贫矿才使用这种方法。
所以即便是地底的矿区被侵蚀了一部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七十多米的土层和岩石层也完全能撑住。
但他这边不一样,他开采的铀矿就在脚底五米左右的深度。
再加上矿层表面覆盖的岩石是胶结的砾岩,基本没什么承重能力,所以稀释溶侵液的水池需要做一定的加固处理,免得后面水洗的过程中塌了。
毕竟溶侵需要时间比较长,保险一点比较好。
除此之外,溶侵液侵蚀完底下的铀矿后,还要再将地底的溶侵液抽出来,到时候这些稀释溶侵液的水坑也可以用来保存铀液,一举多得。
按照他的要求,这些工业机器人用电锯将堆积如小山一般的原木分开,然后固定在稀释坑的底部以及四周的坑壁。
固定好后,再铺上聚酯塑膜,这样临时稀释溶侵液的水坑便弄好了。
三个稀释坑,呈直线排列,将河水引过来灌满后按照比列倒入高浓度的溶侵液,再搅拌均匀,就可以使用抽水机将坑中的水抽出去浇洒了。
至于浇洒的地点,就是之前挖出来的五个用来填放炸药的深坑了。
坑洞之间20*20米的间隔,是一个比较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溶侵液浇灌下去后差不多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