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各种化学药剂的作用,也需要超过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结合现在的时间,韩元索性将岩石绵的制造生成改制明天。
而今天晚上,正好可以用来思考设计第二种需要研发的材料。
岩石绵的制造过程中虽然需要人工看守或者使用智能管理,但像高温融化玄武岩、离心机高速离心岩石纤维、添入沾结剂搅拌这些步骤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个时间点可以利用起来去做其他的事情是没有问题的。
.......
下了播,弄了个晚餐后,韩元坐到了工作间,思索着第二种自主研发的材料种类。
第一种研发的隔温材料‘岩石绵’是为了各种建筑,各种设备的隔温、防低温等。
那么第二种自主研发的材料,韩元将目光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面。
本来韩元准备将第二种研发的材料放到脑电波感应读取晶体材料上面的。
但在仔细的思考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将目光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
这到不是说脑电波感应读取晶材不重要,而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必须要的理由将其弄出来。
另外,对于这种材料,韩元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在一个月内将其研发出来。
即便是在现实世界中,这也是一条极少有人踏足的路。
虽然通过感应芯片,将人体生理信息,通过算法和设备,转换成可识别的程序数据源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了。
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中步数计算、血压计算、心率检测这些设备都可以监控人体的数据。
但脑电波的信号转换和上述的这些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要获取脑电波其实很容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早就能做到了。
而且获取脑电波早已经是一个相当低成本就可以实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