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返航。
只不过那样做风险很大,毕竟人不再航天飞机上,无法实时有效的操控。
所以修正轨道这一类的事情, 韩元交给了预设程序。
比如零号航天飞机在攀登到一百六十公里的近地轨道后,会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航天飞机会绕地球飞行。
而内部的小型计算机会不断将外部仪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如高度,温度,气密密度、角度等信息和预设的各种数值进行对比。
对比完成后,如果有偏差,计算机会自动启动调整规划,并将一系列的指令传递给发动机,让其调节高度,角度等。
最关键的还有后面的卫星释放,以及卫星的轨道调整、角度调整、速度调整等事情。
如果各国能做到和他一样,那么发射航天飞机或者飞机将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甚至载人登月都很简单。
但很可惜,各国消耗不起。
目前而言,对于能发射卫星的强国来说,每一次发射卫星,依旧耗资巨大。
一次火箭发射,那就是相当于将真金白银往天上砸。
虽然有时候也会不计代价的送卫星、空间站上天,但极少。
绝大部分时候,用于发射卫星的钱财,都是经过精打计算的。
冷战过后,米国之所以不搞航天工程了,就是因为实在太费钱,消耗不起。
都不用说按照韩元这种,一次上天,基础性消耗掉价值二十个亿的液态氙工质。
就是米国自己研发的航天飞机,发射一次也需要最少五亿米金。
在航天技术没有得到更大进步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抗住长期的航天活动。
耗费的钱财和各种资源实在太多了。
相反,对于韩元来说极为珍贵的人力在各国面前反而并不值钱。
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