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左侧,作为解剖参考。
x线透视下电极头部位于心影中央。
陆晨选用冠状窦电极双极记录电图作为参考电图,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进入。ic1~ic2导联记录,a波振幅明显大于v波,取最大振幅处为基点。
在术中,仍旧要保持稳定的心内记录电图,以保证系统识别连续的a波信号。
“这孩子,真不错。”丁朝兵不经意间微微点头,以他这么高的眼光,能赞扬一个人,属实不简单。
而此时的陆晨却是仍旧一心一意地盯着患者的心电变化。
“标测导管7f navi-star (cordis webster)经右股静脉在x线指导下进入右房。ic3~ic4为其双极心内记录电图。”
他之前在模拟手术间训练过很多次,导丝的进入、心律失常的诱发和定位。
但这都是在完美的条件下进行,现实的临床的病例可就不同。
陆晨注意到,这个患者很胖,呼吸的幅度较正常人多。
呼吸的幅度的变化,会影响胸腔内心脏的位置。
别看这移位不大,但是造成的影响可不小啊!
陆晨在透视下在右房的上下腔静脉入口、冠状窦口及his束标测定位,并在三尖瓣环上标测3~5点。
然后在非透视下移动标测导管,当其与心内膜接触稳定时取样接受该点。
一旁,丁朝兵也是眼睛都不眨的盯着陆晨,目前最终的便是标测的稳定性。
标测好了,并不代表结束了!
还要将标测的地方稳定住,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取点及成图的质量。
否则这个标测的地点就废了,不能进行消融。
而标测导管的稳定性由位置、局部激动时间、心动周期三方面稳定性决定。
此时,显示在屏幕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