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进了个人腰包?
除了钱玄和迅哥儿的两记重炮外,来自康师的弟子梁任公的第三记重炮也如约而至。
此时,时任财政总长的梁任公,无独有偶的在报纸上看到了康师对汤皖的灵魂拷问,一时心中难以平静,甚至对康师的此种做派,产生了浓厚的不屑之情。
虽然这对师徒最近些年已经分道扬镳,但是好歹维持着表面和平,像今天这般,正面撕破脸,还是头一回,不禁令广大吃瓜群众啧啧称奇。
回顾康梁便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即使康师没有给汤皖使绊子,这对师徒的公然决裂也是迟早的事情。
诚然,康梁合体,在华夏近代史中上,存在着浓重的一笔,但是化身为“康师”和“任公”的两人,却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康师想支持普益复位,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康师的变革与维新,乃是为了那个封建帝制而奔波和努力。
但是任公的思想却是与时俱进,既然是扶不上墙的阿斗,那便弃了,掉头转而支持共和。
所以袁老大要倒行逆施,身处平津的任公便毅然决然的助力松坡先生逃离首都,更是在沪市发表大量文章,支持西南角的穷老幺猛锤袁老大。
启瑞上台后,任公尽力辅佐之,大力支持共和,劝解南北双方坐下来,有事好好谈,别动不动就打架。
任公一直用起极其锐利的眼睛在观察着这个国家,在康梁合体的时候,支持维新与变革,不支持共和,是因为任公觉得此时的民智尚未开启。
等后来,一路的同行人,流血牺牲,好不容易换来了共和,任公又开始支持共和。
是因为任公觉得,既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好不容易跨出了一步,如果在调转回头,岂不是白付出了?
任公是绝对无法容忍白白留血和牺牲的,因此,这对师徒从普益退位的那一刻起,便因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