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闹街,好像茅塞顿开,又好像迷惑更深,良久才重新迈开步子。
正月十八,瑾王爷再婚。
虽然奇太妃打算按照大婚的仪式来办,但一批官员上折子,以国库空虚,应缩减皇室开支为由,反对声浪不小。新帝和贤太后最喜欢看奇太妃吃瘪,对这种反对声暗暗叫好,一道简办的旨意下达内务司。新上任的大公公是贤太后的人,来不及讨好,说瑾王爷这回再婚和当年六皇子大婚不好比,前者是宫内事,后者是瑾王府家事,所以不能像对待兰王妃那样,由宫里代替女方出几百抬嫁妆,嫁妆应由女方娘家负责。而且又因为是在瑾王府成亲,宫里不需做什么准备,往瑾王爷当月销中添一笔置办银子就是。
奇太妃生气,但内务司说得有理有据,就没法反对,只好自己破费,给于思碧置办了百抬嫁妆,还给瑾王府账房拨了一万两,要求婚礼不能马虎。她不要于思碧娘家人出现,并关照于家闭好嘴巴,免得于思碧庶出的身份,还有并非黄闺女的事,传开去,又安排安国侯夫妇认于思碧为义女,从侯府出嫁。她如此煞费苦心,当然是要为于思碧将来顺利封后铺路。不过,她要是知道儿子“贪污”了那一万两婚银,大概呼吸都能喷出火来。
由两位官媒婆搀扶,于思碧跨过瑾王府大门门槛,心总算落了地。
今日,她对八人抬普通轿不满,对迎亲队伍只有二三十人不满,对一路单调的喜乐和缺乏看客不满,门前稀稀落落的爆竹声不满,各种各样不满。她让丫头们打听过六皇子大婚的情形,据说那是一场甚至能盖过太子大婚的盛典,万人空巷,风光十街,即便灾民发起刁难,六皇子妃沉着的表现却为那场盛典增光添彩,赢得了相当的口碑。自然而然,她因此,刚得知瑾王爷和自己的婚事定下时,盼望那场婚礼能够更加奢侈更加华丽,赛过传闻中了不起的六皇子妃。后来尽管从准婆婆那儿知道不能大操大办,她的虚荣心并没有减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