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与裴先生相遇时算起,不知不觉,李白已跟随其修文习武了四年。
这四年间,李白也由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蜕变成了一名十六岁的翩翩少年。
常年习武的他,此时已长到了接近一米八的个头儿,身姿也是挺拔矫健;学识带给他的自信和他那与生俱来的洒脱气质,更是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可以说,如今的李白,用一句玉树临风、文武双全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
当然,这些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和裴先生的教导也分不开。
裴先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跟他接触的时间越长,李白越觉得这位先生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裴先生为什么素来不愿去承认“师徒”、“君臣”、“主仆”这些事物?就是因为他觉得人与人之间应是平等的,而这类从属关系只会成为限制平等的桎梏和隔阂。
然,这整个世界,都在依靠着这种上下级关系而运转。
所以像裴先生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才选择抛弃了这个世界,隐居起来。
而李白,从一开始在心中认定“裴先生就是我的师父”,到“裴先生与我亦师亦友”,到最后明白了“裴先生和我其实都是平等的人”,也是花了不少的年月。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比起知识的累积要更加困难。
李白在裴先生身上学到的另一项本领——不拘泥于“对与错”的思维方式,亦是如此。
这是无数的学者们在千窟城的石壁上阅览了无数的须弥幻境都未必能悟到的处世哲学,这也是裴先生那些看起来十分狂妄的“石窟批注”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大道。
而李白在领会并习惯了这种思维后,可说是一生都得益于此。
…………
乒——
伴随着一记金铁交击之声,裴先生手中的剑脱手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