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下,为什么不选曹孟达?”
“那么下下一个呢?你如果不去争的话,到正高,估计也就到头了。”
“不过曹孟达要升正高的时候,和老周会撞上。但老周的学术比曹孟达会差很多,所以如果有多的名额,老周才有可能上,否则的话,我相信曹孟达会上的,因为曹孟达上了之后,正好当病区主任。”
“这就是曹孟达自己的底蕴积累。”
“当然,就算是曹孟达这一辈,在学术上和你们这一辈又没办法比。你现在学术差不多按部就班走就完全够了,所以你需要加强的,还是专业能力。以后等你升正高职称的时候,可能竞争的方向会越来越与专业水平这方面靠了。”
说到这里,杜黎深吸了一口烟:“现在国家对于医疗改革这一块很重视,以后如果所有的内置物都集采之后,医院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靠手术量和发展更加高精尖的手术。”
“到那个时候,肯定就是单纯的技术性比拼。想要靠科研把别人压下去,太难了。”
“现在基本上任何一个教学医院就有自己的实验室,博士研究生一大堆,再也不是我们那个只要会搞科研就是香饽饽的时代了。现在我们国家医学这一块的科研人才储备在数量上已经足够了,缺的是高精尖。”
“所以下一步肯定是要去搞专业这一块。”
杜黎站的高度不一样,所以分析的角度也不一样。
戚烈不是杜黎的学生,但也是他的师弟。只是戚烈留院之后,他的老师又工作调动去了京都,这才让杜黎在竞争病区主任的时候,缺少了一个非常大的助力,这才正高老毕业了。
但杜黎不希望戚烈也走他这一条老路,最后在单纯的带组教授这里止步。现在虽然看起来,戚烈并没有什么支撑,但是国家在发展啊,戚烈的学术底蕴不差,完全可以拼一把的。
只有越来越正规,关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