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蜀道难》,更是将夸张运用到了极致。”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他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别的做的一般都是,写到一半过后才开始表达出感情,但我们的李白他偏偏就不走寻常路。开篇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
“而且,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
“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别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
“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
“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