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这个古人按照各个阶层对社会的作用来划分的。而提出这个的管子,出身恰恰就是商人,管仲在齐国为上卿之时,最为擅长的是调配资源,用妥协和谨慎的态度来积极提高社会生产率,所用的正是商人之道。"苏瑜摇头晃脑的说道。
“而最为重要的是,管仲说这个阶层划分,里面的士可并不是现在所指的士大夫,而是指的是军士,只是后世有些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其意义进行了纂改。但是我们要看到,管仲采用商人之道治国,专业分工的制度让齐国的生产力大幅度上升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苏瑜不等其它人发言,就直接说道。
他说的这个事实真实可信,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想要争辩却也不得不承认。
"管仲的核心思维是四民共举,没有先后,也没有轻重之分,四民共举,才会使国家兴旺发达。而非有些人所说的唯儒独尊!商人是干什么的?是让社会上的商品流通的,通过交易,可以让江浙富庶之地的粮食流通到长安,到洛阳,可以让剑南的丝绸流通到全国各地。有些人从商人手里收取税赋,建成了沟通四方的道路,赈济了各地的灾害,推动了工农业的发展。但是有些人为了达到维护自己阶层的目的,将这一切视而不见,硬生生将商人打成了贱户,削其权利,良心何安?"苏瑜边走边说,神态渐渐激昂起来。
李世民,房玄龄,戴胄,长孙无忌几个人望着他,不知道这家伙为何突然这么生气。
“追逐利益不好吗?我看好的很,就是因为追逐利益,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生产。为什么这么多年我大唐粮食的亩产还是这么低?这个问题靠农民自己能解决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这个只能靠工商,而不是十农!”苏瑜掷地有声的说道。
“为什么?”李世民一怔,看向了苏瑜。
“因为商人才有这个动力去推动这个事情,只有工匠才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