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青’未足形容,布庵曰:‘予目之为绛青’。”
邵蛰民撰写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载:“琉璃厂某古玩肆有残瓷一片,就琢为园形,周径约三寸余,厚分许,釉淡青色,光足可鉴人,四周露紫砂胚。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虽色光俱佳,而薄如纸一节已属不符。”
2015年,一件有着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在倭国一家美术馆展出,它被怀疑很可能是华夏已经失传千年的官窑“柴窑”。
如今听到向南说俞老板的这块古陶瓷残片就是柴窑瓷器,姚嘉莹怎么能不震惊?
她转头看向俞老板,虽然没有说话,但询问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是柴窑。”
俞老板点了点头,轻叹了一口气,对向南问道,“说说看,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柴窑瓷器有四个特征,‘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想必懂行的人都知道。”
向南指了指姚嘉莹手里的那块残片,淡淡地说道,“这四个特征,这块残片都具备了,但实际上,这些还不能判定它就是柴窑,因为一块上好的瓷器残片,就足以以假乱真了。”
“那你是依靠什么来判断的?”姚嘉莹忍不住问道。
向南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问道:“你把瓷器透着光来看,有没有发现银光闪闪的现象?”
姚嘉莹当即按照向南的要求,将手中的这块古陶瓷残片对着门外举高,然后迎着光看过去,果然看到残片里面有银光闪闪。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吐银现象。”
向南一脸笃定,淡淡地说道,“柴窑在制作瓷坯的时候,和其它瓷窑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用银粉和瓷土混合做胎,所以烧造的瓷器不仅会出现吐银现象,而且它的釉色历经千年仍然能够如此美丽,也是因为金属银的微粒始终保持着天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