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为国家修文物 > 第479章 向南不满意 (第一更)

第479章 向南不满意 (第一更)(2 / 4)

发现有什么错漏的地方后,便开始准备“上色”前的最后一步——补形。

所谓“补形”,指的是壁画白描稿上了底色之后,由于底色大部分为半透明,白描稿上有些线条就会被遮盖掉,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可以依原作所用的墨色线或土红色线再重新勾勒一遍,以求造型的完整。

这一步做完之后,就可以开始上色了。

古代壁画在色彩绘制中大多都是使用天然矿物颜料,其色彩的深浅由研磨颗粒的粗细决定,颜料颗粒粗则颜色深,颜料颗粒细则颜色浅。

而为了表现色彩的历史感、厚重感以及色彩的丰富性,则可以将颜料用胶调和,一遍遍地涂染叠加的方式来实现。

向南按照壁画上的色彩区别,用工具箱里将所需要的矿物颜料取了出来,然后开始调制颜色。

在调制颜色时,胶水的用量非常重要。

如果胶大了,上色后会起痂、发硬、折裂;而胶小了,上色后又会因为粘性不够而脱落。

向南也没有自大地一次性就调制完毕,而是先调制了一小部分试验了一下,等到感觉胶水和颜料的比例差不多合适的时候,这才开始调制颜料上色。

壁画上完好的部分,向南很快就处理完毕了,然而还有一小部分变色、剥落的部分,也需要绘制出来。

变色、脱落、污渍等部分的处理是现状临摹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脱落的部分,可以用念纸在色彩层上描摹出大的破损,小的部分隐约留出。

也可以按照摹写“点绘”的办法,对于有颜色的部分,按照原作的方法和造型画出来,脱落部分绘制时有意空出,通过“避开”来画。

当然,这种有意空出或者是“避开”,并不是放任不管了,在临摹图最后的细节调整时,还是需要进一步描绘残损、剥落的部分,以达到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

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