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还能不是暴君?
实际上,骊山陵墓的服役人员,《史记》中是这么记载:“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隐宫”一词,在徐广《史记集解》的解释是:“为宦者”。
在先秦时代,宦官并不等同于太监,而是指,在宫中内廷任职的人,比如皇帝的亲近侍卫,就属于这一类。
至于后面的“徒刑”,可不等于“刑徒”。
“徒”在先秦时代,有士兵的意思。
“刑”,才是指的刑徒。
……
三月中旬,打完仗回来的青壮年们都已经休整完毕,该养的伤也养好了。
趁着这空档,粟还带着众人,来到挖掘陶土的地方,好好地清理了一番。
重也已经将制作陶胚的模具,全都修葺一新,各个窑口也都走了一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陶坊里,也该出陶了。
这一日,趁着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重让幺儿粟去将里中的劳动力都集中起来,准备开始制陶。
重站在众人面前,正打算说一些大家要注意的事项时,忽然听到一阵“哒哒,哒哒,哒哒”的奔马声,直朝里中而来。
众人转头往里门处一看,只见里门外的大道之上,奔来了一小队人马,那马匹之上,一个个都是身穿铠甲、腰带佩刀的士兵。
其中一个领头的,头戴长冠,一看就是个军吏。
这群官兵经过里门之时,连看也不看里监门吉一眼,就直接冲了过去。
吉颤颤巍巍地站在那儿,脸色发白,连挡都不敢挡一下。
官兵们驱使着马匹一直奔到众人跟前,才猛地一拉缰绳,马匹发出“嘶”地一声长鸣,顿时停了下来。
领头的军吏见到这么多人集中在一起,也不害怕,施施然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