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制度。
所以,朱由校才要招宗藩们进京。
这里面有许多关于宗藩的问题处理。
如对于远支宗藩,是否开放四民之业,允其从事。
如对于近支宗藩,是否增加教育投入,以避免其过于骄狂,不知忌惮,不知礼教,而仗着贵胄身份肆意妄为。
还有宗藩的议罪制度,具体什么罪该如何判,这些都得有条例。
还有未来是否可以把藩王封到外番去。
这些问题,朱由校自然不会只和朝臣们商议。
因为朝臣们从自身立场而言,恨不得把宗藩压得越狠越好。
可对于皇帝而言,是既要防着宗藩,又要借用宗藩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制衡朝臣,进而保障自己的皇权。
虽然现在大明宗藩在替皇帝制衡朝臣方面的作用很小,但不代表没有,如果真有朝臣作乱,也还是会有藩王为了朱家的江山出力的。
这也是朱由校会以朱由菘主动揭发其父谋反事为由封其为王的原因。
所以,皇帝需要宗藩们也参与进来。
虽然决策需归之于一人,但谋是可以参之于多人的。
朱由校内心里是不愿意让大明继续像现在这样保持一个文官政体的形式来治国的。
只是目前,大明受教育且有执政能力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文臣士大夫这个阶层;
宗藩、武勋,这些都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也就导致这些阶层中,可堪一用的大才很少;
要知道,在其他王朝,很多皇族子弟和贵族子弟在帝国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是能扛大旗的,甚至充当着帝国的柱石,在对社稷的责任心方面也比职业官僚更强,饶是大明前期也是如此,可唯独在现在的大明,宗藩与勋贵都成了废物。
也因此,朱由校目前还是不得不以用文官为主。
在朱由校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