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官重臣,而且,方从哲也在之前的廷议和部议时允许各部重臣畅所欲言,也基本上不向皇帝打小报告,说谁对新政不满。
所以,在这种只有几个重要大臣参与的廷议或部议时,彼此都还是很敢说话的,郑三俊这时候自然也敢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现在天津、通州、京城几个库,合计存粮达三千多万石,结果只能拿来大兴土木,在下实在是不明白,朝廷如此严催逋赋于南直隶士民,催缴其这么多粮食,又有何必要!”
因此,郑三俊说着就加重了语气道:“也因此,底下很多人都说这样做就等于是在横征暴敛!”
“这不但导致南直隶民怨沸腾,如今还只能把这些粮食浪费在大兴土木上,还得想着法子去增建工程,不然就只能烂掉!”
郑三俊接着说了起来。
然后,郑三俊才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道:“所以,在下认为,与其将这多余之粮用来大兴土木,不如免明年天下钱粮一半,这样以示皇恩,而将今年多征之粮作为明年军粮与京城之需!而户部当以此议封驳内阁所下钧旨。”
“直接免天下钱粮,未必能惠及于民,郑公也做过州县官,当知道胥吏与劣绅之害,朝廷若直接轻徭薄赋,是惠及不到大多数百姓的,只会惠及有权势之大户,而朝廷加征的话,却往往会把加征之负担集中到普通百姓身上,而使大户得免,所以,因为国库充溢,而直接免明年天下钱粮一半,是惠及不到所有百姓的。”
户部尚书汪应蛟这时候回了一句。
虽然他和郑三俊同是文官,但郑三俊是官僚世家出身,而他在考中功名前,父辈与祖辈皆是庶民地主,也就是有些田产的自耕农,因此,他对庶民的利益比较在意。
郑三俊则因此反驳起来:“现在朝廷已实行考成法,严肃吏治,另外,两京十三省除按察司、巡按御史外,已增设有东厂反贪司,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