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暂时不必了,过两日,让他们的司印主官来见见我就好。”
说着,陈洛走入了法相正堂,坐在了大位之上。
“吴副相,我一事不烦二主,麻烦你将所有偏倚处官员的卷宗都调于我看。”陈洛澹澹道,“目前所有在职和拟提调的偏倚处官员的卷宗,我都要。”
吴庸之微微一愣:“所有官员卷宗?”
随即,吴庸之怀疑地说道:“丞相,偏倚处上下,有品秩的官员不下三万,若是再算上六扇门的带牌捕头,那估摸得得有十万。您都要看?”
“对,都要看!”陈洛笑着点点头,“我看书快,花费一些时间,还是值得的。”
吴庸之见陈洛态度坚决,也不再多问,施了个礼,就出门安排去了。而陈洛则是深吸一口气,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很快,一个吏员就捧着厚厚的卷宗跑了进来,紧接着又跑进来一个,放下一沓卷宗……如此反复几次,很快法相正堂内的卷宗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陈洛也不着急,隔空取来一摞,就翻阅起来……
之前在临安的时候,叶大福和自己说了关于偏倚处的种种,陈洛满以为够了。但是今日受封的那一幕幕,让他大为触动。
尽管他知晓法相的重要性,但是还是小觑了法相这个位置。
尤其是长明殿中响起那百姓的道贺声,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之重。
要官员卷宗,是要知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道命令都是由那些人在执行;他们姓甚名谁,出身是什么,历年考评如何……去和每个人一一见面这不现实,但是身为法相,应当熟知每一个官员在自己这个体系中的位置,就好像武者要知晓每一个窍穴在自己身体中的位置一样。
听颜百川说过,当今陛下虽然没有通读天赋,但是自从他登基以来,每一科进士的姓名、出身、擅长、调动的经历,甚至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