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用闲书成圣人 > 第586章 文天祥讲法:大道九千里!

第586章 文天祥讲法:大道九千里!(2 / 11)

洛造成任何影响,反而在这股浩然正气的压迫下,陈洛体内的七彩红尘气越发凝练起来。

直至遭到了梧桐林中央,陈洛终于看见文云孙。此时文云孙身着最最正经的儒袍,盘膝而坐,身前放着一缕点燃的清香,左手侧则是一支青翠如玉的翠竹。

“弟子见过文师叔。”陈洛上前恭敬行礼。

“先拜汝师!”文云孙点了点身侧的翠竹,淡淡道,“吾与汝师少年相交,此杖为他亲手相赠,今日吾向汝演道九千里,以此杖为见证。”

“不夹私,不乱礼!”

陈洛闻言面上一肃,再度向那竹杖恭敬行礼。

莫要说文云孙迂腐,讲解九千里也要如此繁琐,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传道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关乎师道。

幼子开蒙识字,会有老师教导,此时的老师,就是蒙师。蒙师虽然重要,却不需要太高的门槛,譬如私塾中的夫子,大户人家的西席,能识文断字,通晓韵律即可。

当儒生年龄稍长,开始踏书山,过学海时,其实就开始接触道理,往往此时,都会去选择拜一位新的老师,而这位老师,影响力甚至会贯穿学子的一生。因为是授讲经学道理,所以称作经师,又有传道受业解惑之说,也被称作业师。

读书领悟的是道理,而传道的本质就是开解道理。可是天下道理千千万,南辕北辙的比比皆是,“两小儿辩日”就是经典之谈,因此儒生一旦拜了业师,没有特殊意外,都是以业师的道理为基,继而阐发出属于自己的道理。

这也凸显了选择业师的重要性。往往寻找有名的大儒想要拜师的学子络绎不绝,因为他们的道理起码能证大儒之道。而若是拜大儒不成,转而拜入大儒弟子门下,甚至弟子之弟子的门下,也是很好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去解释,就不难理解为何方家之学明明不得人心,可是在人族却从道者甚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