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宗那样的人,是什么东西都节制不住的,崇祯也不敢抱着刘承宗就真没有在蓟镇抢掠一遭的想法。
毕竟这年代抽象的事太多了,舍近求远也不会让人感到太意外。
“如此一来,调粮的事情要放一放了,不。”
崇祯刚顺着张凤翼的话说罢,立刻就改了口:“不,还是先让钱部堂持诏出使,内臣这边,就让止虚子同去。”
曹化淳正在后头端着拂尘揣手侍立,听了这话跟被雷劈了一样,呆立当场。
他都快哭了:咋又是我啊!
曹化淳是真不乐意见刘承宗,倒也不是因为刘承宗待他不好,其实不算坏。
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刘承宗对他也没太大兴趣,把他扣在身边的几率也很小。
但元帅府那班目无法度的凶神恶煞,咋说呢,在紫禁城里他只伺候崇祯一个,到刘承宗那满地都是需要伺候的崇祯。
出趟差心太累了。
可惜,他干的就是伺候皇上的差事,皇上让干啥就得干啥。
比起曹化淳的如遭雷击,钱士升倒没啥害怕担忧的,那朝廷重臣即将出使叛军的架子立马就拿起来了。
他甚至觉得,这是崇祯对李璡一事的让步,还叮嘱温阁老,他这边出使,李璡那边必须下狱。
温体仁笑眯眯:行,行,好。
温体仁对崇祯的心思拿捏得多利害啊,他太清楚皇上的性格了。
过往发生的事情,让皇帝对自身眼光极不自信,偏偏强大的自卑心理又使皇帝格外傲慢,也就是刚愎自用,别人说了也不听,还会觉得丢面子,更加死硬到底。
这也是温体仁从来不劝崇祯的原因,有事了向来就一句唯望皇帝圣裁。
劝不住,你越劝,而且劝的越对,皇帝越觉得丢脸。
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良将一死,皇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