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顽贼 > 第六百一十一章 孝子贤孙

第六百一十一章 孝子贤孙(4 / 7)

他们这些总兵、副总兵着急上火……缺失的兵员、被掠去的装备,可都要他们去找、去要,重新补充。

更何况长此以往,延绥镇哪里还有乐于作战的边兵?

偏偏如今,朝廷官府对流贼这种小手段,没有任何反制办法。

追是追不上,惠登相和周清手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马,甚至马骡比兵还多;官军却只能勉强凑出十个人三匹坐骑,一旦陷入追击战,铁定的步骑脱节。

而且这还是延绥镇兵缺额严重的情况下,才能凑出三匹坐骑。

只是坐骑,不一定是马,也可能是驴和骡子。

整个陕西,朝廷掌控的土地、牧地、马场越来越少,延绥镇成了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现在根本不是供养不起战马的问题。

而是根本找不到马。

步骑脱节,在山区地带就不可能打得过成千上万的农民军。

既然打不过,前线军官就会倾向于不跟农民军作战。

而越是不敢作战,军队的战斗能力就越低,农民军的势头就越大。

这是恶性循环。

俞翀霄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几年之间数次大战,并未令延绥镇伤筋动骨。

可是几场爆发在延绥镇以外的战役,却对延绥镇产生了深远影响。

固原易主,陕西西北部的破产流民不再向延绥镇迁徙;漠南成立都督府,蒙古牧民也不再跨过边墙为墩军种地乞活。

延绥的人,真的一年比一年少,大明的陕西,延边卫所的血快要被放干了,不论卫还是营,夷丁的数目都已经占到近三分之一。

实际上他这段时间在榆林拜访了许多赋闲在家的老总兵。

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总兵,对如今的情况也束手无策,提供的建议,只能是保留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部队,以步制骑。

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墩军又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