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
这样的人投降了放心。
但重视降军就不太正常了,手下败将嘛,有啥好重视的?
不过看了曹耀送来的名单,刘承宗觉得:嗯……重视也不无道理。
这汇聚了整个甘肃战争中向东撤退的五千军队里,军官的含量太高,单单参将就有赵之瑞、林成栋、盛略、方懋功、李昌龄足足五个,余下千总、把总更多。
刘承宗看见这个数都懵了,甘肃镇有四个分守参将,分别是肃州参将赵之瑞、甘州参将林成栋、庄浪参将鲁允昌,以及在战时以凉州参将代副总兵的柳绍宗,他都打……不,柳绍宗没打过,不过在凉州城下也写过信,算打过交道。
其中鲁允昌被打跑了,柳绍宗被围在城里,眼下投降名单没有他,看上去是打算往宁夏去;同样没在名单里的还有个相希尹,那也是个老将了,经常跟柳绍宗搭伙打仗,是山西蒲州出来的武进士。
除了这四个,剩下的就是总兵、巡抚部下的参将了,可杨嘉谟那边的参将是柴时华,跑到西边去了,就算加上白贻清的巡抚标营,也不该有这么多参将。
直到李鸿嗣抵达兰州,才为刘承宗解开了这一疑惑。
“他们三个从前都是参将,俱为前几年到五十五就办了致仕的,都是甘肃人,此次大帅东攻,三位将军便重招旧部家丁,投军效用。”
李鸿嗣说起这仨人,心有惋惜之感,道:“奈何他们效用之时,大帅已攻取甘州,凉州一地难以反攻,便跟我在城里受了九个月的罪,降了。”
明代的致仕制度,最早在元代是七十岁准致仕,朱元璋时代把年龄放宽到六十,到孝宗时代把年龄放宽到五十五,首先是增秩升级,其次授予冠带,最后是依章给俸,三品以上给原官俸禄,四品以下升一等给俸禄。
所谓冠带致仕,就是说他们致使后依然保有官员身份,增秩升级则是个很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