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杨彪愣了好半天,才消化完了刘协的问题。
然后:“陛下,臣非是为我杨家一户请命,臣是以为,宦官若要干政,还是将职权明确一些的好,既然张公公领了校事府的差,以后这北宫与南宫的沟通协调之事,可要需要侍中?以后宫里的太监们若是到尚书台来行走,或是下放到地方上的太监借税政之名干预郡政,如何进行界定?桓灵二帝前车之鉴不远,还请天子,详解。”
好家伙,直接把查地的问题跳过去了可还行。
不过杨彪到底是杨彪,这个问题他确实也问到了点上:这个宦官干政的职权界限到底在哪?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贤臣们都讨厌宦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并不完全是君权与相权的博弈问题。
因为太监代表天子,即使再小的小太监,也不是朝臣可以轻易折辱的,天子的权限理论上是无限大的,所以有些太监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这个权力往往就会没有边界,但凡是跟他沾边的事儿他都能管,而且只要是过问了,往往就会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而税政,又恰恰是跟哪都能沾边儿的。
如此一来,宦官,必然就会打破原本相对稳定的官场结构,若大量启用宦官干政,很容易让整个官场都变得权责不清起来,而权责不清,又必然造成吏治腐败。
所以宦官往往跟贪污总是联系在一起,并不全是因为身体残缺所引发的身体畸形(这是作者一家之言,欢迎来怼)。
不过刘协听了之后同样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毕竟他搞宦官干政只是为了恶心朝臣,给他们减忠诚度的,不是为了恶心老百姓的。
“你说得很对啊,权责,是一定要明晰才行的啊,首先,朕答应你,除非有明确的税务问题之外,不许宦官进尚书台干涉宰相职权。”
“其次,朕在此立下两个规矩,第一,军者死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