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如今羯人列阵在前,唯有一战灭之。
其实,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大规模的对阵而战,双方进行激烈的搏杀。不是到关键之战,都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这种身在阵中,不得辗转腾挪,不得闪避退让,干的就是以命搏命的勾当。在双方士气和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所以两军会战除非强弱悬殊,否则不会轻易的将全部兵马列阵对冲搏杀。因为这种对冲就是一战定乾坤,胜了固然是大胜,败了就是兵败如山倒。
所以一般都是先稳固营盘,护住自己的补给线,有粮食吃,稳住阵脚了,再考虑寻敌破绽击之。像羯人对阵,往往喜欢以大量轻骑骚扰,压缩对方活动空间在营盘之内,樵采汲水都困难,再切断对方粮道。这也是历史上北伐往往失败的原因,终究是南船北马,到了中原之地,没有强力的骑兵支持,兵锋再盛,后勤保障也难以为继。
像三国演义之中,你若抹去那些英雄色彩的单挑和单骑冲阵等故事,会发现其实充斥其间的两军之战动不动就是深沟高垒,动不动就是相持,最后一方粮尽而退,这才是战争胜负的大势,而非双方主将临阵决斗一分胜负。
真正两军主力拿出来,大规模的对阵而战拼人命,似乎是双方都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了。
对于羯人,自是如此。但是对于司马珂来说,而是有必胜的信心,而且是必当碾压对手的信心。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双方都是列阵相持,以便让己方的士卒尽快得到休整。正所谓敌不动,我不动。
从兵力上来看,司马珂的兵马勉强两万人,而张貉的战兵,即便折损了五千精骑,也还有三万五千人。而且折损的五千骑兵,其实被斩杀和受伤的不过三千余人,有两千多骑兵是被背嵬骑杀散而逃,慢慢的又聚集了起来去,其实张貉的兵马已达三万七千余人,几乎是晋军的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