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与方山之间,方山与老龙背山之间的寨墙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条石一直砌到了寨墙顶部。
现在正在修治凸出于寨墙外的马面。大堆大堆的建筑材料,就堆叠在外,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甚至还有血迹。民夫又比前些日子多了不少,喊着号子在拼命的拉着大木上山。
此外,石斌还在山脚还增设了骑寨,以为岭上关堡寨依托,将云台山、方山和老龙背山等三山完全连接起来。
要是晋军来攻,主力指向骑寨。则堡寨内的步军出击,以弓弩支援骑寨。若晋军以步卒攻上指向岭上堡寨,则骑寨屯驻的骑兵出击,抄击敌人步卒的侧背。
这个关隘的防御体系,还不止如此而已。从山下骑寨直到山上堡寨,沿途还要依着山势节节设立小寨,互相之间能以弓弩相接,可为援应。岭上主堡屯粮屯械,还有重兵,作为最后的依靠。
这整个防御体系建立起来,羯人骑兵近万,作为整个三关防御体系的最重要的锁钥。只要卡住这里,晋军再怎么强,也不能从这个方向深入东燕郡地界。
除此之外,所有的羯人,在石斌的鼓动之下,气势如虹,誓死守卫。
石斌的鼓动,外加羯人的本身的悍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晋军攻寨,所有羯人豁出去性命,也会坚守住营寨,除非将羯人全部歼灭。
羯人的悍勇,其一与胡人尚未开化,保留野兽的习性相关,其二也与他们的遭遇有关系。
关于羯人的来历,《晋书》中称是“匈奴别部”,即匈奴人的分支。那时的匈奴,并不是某个种族的特称,而是草原上大大小小游牧族群的混合体。
西晋时期,羯族人早已跟着匈奴人一起内附,被安顿在并州地区与汉人杂居。石勒及其部族,大多生活在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但他们的生活状态,客观来说并不怎么美好。
当初魏晋统治者引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