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财政支出,继而将节省下来的财富资源用在增产扩产上。
“内阁打算在二五时期在全国落成最低不少于三百处院校,包括一百处具有职业性质的专项院校。
包括了冶铁、地质、畜牧、航运和造船。
同时将在沿海兴建不少于二十处新的盐场,在辽东以及河北、山东开辟港口,扩大渔民的规模。
在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四川兴建五个织造局用来纺纱做衣。”
“等等。”
就在骆成文还在侃侃而谈的时候,骆永胜喊了一声停。
“你说在江苏、浙江、四川兴建织造局朕还能理解,可是河南和陕西?这两个地方连原料都没有怎么纺纱做衣。”
“漕运。”
骆成文非常笃定的说道:“二五计划中,将会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扩修,让西京到洛阳线、洛阳到南昌线中间的漕运吞吐量扩大三倍以上,这样就可以实现。”
有人可能会纳闷,既然漕运可以将原料输送到河南陕西,那为什么不直接把成品送到。
还要多费一圈子的劲搞什么织造局。
原因很简单,提供就业岗位。
河南是中原人口大省,现在陕西因为大楚的国都定在此处,一样开始吸纳临近各省很多的贫民涌入落户。
但是陕西的田不够多。
陕西的地质情况放在那,除了关中平原之外,西北很大一部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早不是一千五百年前的老秦了。
只靠着耕地,陕西的百姓生活很难实现富裕。
生产水平是极其低下的。
这就要求内阁当局来想办法。
“陕西的矿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工程院会同工部国有资源司、军器局已经在陕西兴建了很多的钢铁作坊。
内阁的想法是,利用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