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过,池监丞给了很大的支持,军器监铁器局给打了一套模具出来,就是这枪管有些粗糙,火药填充进去后容易炸膛。”
唐福给骆永胜找了一批试验件,形状上有些类似明初时期的火铳,算是前膛枪。
火枪的发展历史很多人早已烂熟于胸,不多解释。
就骆永胜自身浅陋的工学知识也知道现在唐福面临的一些技术困难。
无非就是无缝钢管锻造技术。
这个技术你要说它难吧,毕竟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产物,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国确实有些难,可这个技术和古代火枪有多少关系?
没无缝钢管之前欧洲大规模列装的后膛枪难不成是外星人送来的。
没有无缝钢管就造粗糙一点呗。
骆永胜抚摸着这杆火铳,虽然知道这只是一个残次品,一个无法上战场的烧火棍,但脸上的喜色却是半分没有作假,他向唐福说道。
“这手工制造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孤对你们没太多的要求,刚开始慢一点、威力小一点、射程短一点,孤都可以接受。
你们真正要做的,不是说尽快造出一把可以拿上战场杀敌立功的武器,孤不急国家也不急,而是在制造的过程中将详细的技术过程、制造参数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把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
比如涉及哪些工业领域的技术难题,你提到过枪管的问题,那就让铁器局来攻克,他们在攻克的过程中也要记录完善详细的研发过程、技术参数。
这样,一步步的来,虽然造的只是一把火枪,但在制造的过程中,最后完善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工业系统。”
问题,是人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同样是人。
眼下的中国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那又如何。
原地踏步等着八百年后洋老爷来教?
没有就去慢慢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