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启激荡年代 > 第474章 清明

第474章 清明(2 / 4)

傅松问:“现在效益怎么样?”

何梅道:“挺好的,生产的合成革大部分都用来造皮鞋,生产出来一批就拉走一批,反正厂子是国营的,全中国独一份,不愁卖。”

从何梅的话中不难猜出,万华沿袭着传统计划模式,也就是轻工部拨原料、下指标,万华生产后再由轻工部统一调配。

这种生产模式,使得万华成了皇帝的女儿,根本不愁嫁,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正是这种生产模式,使得无数像万华这样的国有企业走向崩溃。

傅松呵呵笑了两声,没再说什么。

在家休息了两天,沐大开学,梁希急火火地上班去了。

傅松抽出半天时间给广告公司的人开了一次会,然后再次当起了甩手掌柜,每日在家里埋头写东西。

外面传来儿子的哭声,傅松一下子爬起来,天大地大,都没儿子大。

梁希不在家,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抱着儿子出去晒太阳,这也是他难得的休息时间。

一手抱着傅声远,一手翻着报纸,今天的人报在头版刊登了《关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看完后傅松突然想起不久前赵志说的调查组,估计十有八九跟这个报告有关。

这份报告对中关村的评价是”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不占用国家财政拨款,却创造和积累了客观的财富“,并认可了中关村第一批村民提出的”自筹经费、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四自原则”。

报告虽然提到了允许科技人员双向自由流动,但具体实施办法却只字未提,至于建立什么中关村科学工业园区,傅松也只是一笑而过,这种买办园区,挣再多钱也没卵用。

已是阳春三月,被暖洋洋的太阳的一晒,爷俩颇有默契地眯起眼睛,傅声远张着嘴打了个哈欠,一股奶香味扑面而来,可能被儿子传染了,傅松同样打了个哈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