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为了楚侯杨固的事,陈太师与当今晋国皇帝闹得有点不甚愉快。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无非就是陈太师认为‘荆楚造反’其过不在杨固,而在某位太子,虽然他讨伐了楚侯杨固,甚至将后者的尸体带回了王都,但他认为这件事应当到此为止。甚至于,为了表现宽宏,朝廷应当厚葬楚侯杨固。
对此,大兴殿的那位不同意,毕竟楚侯杨固造反这件事,让这位陛下深恨之,尽管这位陛下也明白楚侯杨固为何会对朝廷、会对他心存恨意。
于是乎,陈太师与这位陛下足足争吵了一个时辰,期间可谓是吓得大兴殿的宦官、伺从瑟瑟发抖。
但最终,在陈太师的据理力争下,晋国皇帝最终还是答应厚葬楚侯杨固,并答应不追究楚侯杨固那几个逃逸的儿子。
当然,这是在那几位楚侯公子不再反抗朝廷、反抗晋国的前提下。
不然,陈太师也是不会手下留情的,就像他明知义师并非不义,却依旧带着几个儿子将那几路义师击溃一样。
他,陈仲,终归是蒙受先帝恩泽的晋国臣子。
片刻后,陈太师与毛铮便来到了大兴殿的殿门前。
此时,毛铮拱手对陈太师说道:“太师,晚辈就在此等候。”
“唔。”
陈太师点点头,迈步走入了宫殿。
只见在宫殿内,年过六旬的晋国天子手托着腮慵懒地坐在王位上,看似无精打采地听着殿内几位臣子的禀告。
可当他眼角余光瞥见陈太师从殿门走入时,这位晋国的天子,竟下意识地坐正,抖擞精神。
见此,殿内那几名臣子心中有些惊讶,或有察觉地转头看向身后,旋即果然看到陈太师走入了殿内。
满朝文武,也就这位陈太师能治得了陛下。
“臣,陈仲,拜见陛下。”
陈太师恭恭敬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