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华宜+中影,他们不敢找事!”
乌而善琢磨了一下,是这个理。
“那咱们怎么办?”
“…我觉得于冬还是先考虑把电影做到两亿以上,才跟我对话比较好,他是制片公司老板,我也是,我回去查一下博纳明年上映的电影…”
“咋了?”
“狙击一下,让他体验一把什么叫差距!”
“《夜·店》不行吗?”
“…《夜·店》能有三千万票房,就该偷笑了…”
说到这,沈林突然愣了一下…
“怎么了?”
“没事…”
……
大林子突然想到贬低《夜·店》的好办法——低成本喜剧不利于电影产业的升级!
要是大家都去做低成本喜剧,那电影产业如何保证?
果然,27号,《投名状》宣传方在博客说了这句话:
“如果低成本喜剧拿到高票房,那将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悲哀!”
还说什么‘成熟的电影产业,大投资拿到高票房’…
很对,但是…作品只看最终综合质量,和是不是大制作无关,《刘海堡垒》出来挨打…
问题是网上很多人还尼玛点赞,跟风说很对…
真尼玛无语!
瞬间回到《你好李焕英》票房反超《唐探3》,一堆人带节奏说什么‘《你好,李焕英》最终票房超过了《唐人街探案3》,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悲哀’、‘一部《你好,李焕英》,让中国电影工业倒退20年…’
好嘛,你们这帮人,十几年过去了,带节奏的方式一层不变!
估摸着也想不到更好的措辞了!
《投名状》也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按照陈可欣的说法:《投名状》上片开始一个礼拜不到,内的发行方说这个影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