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万票房,这个数据放在现在看,不值一提…
但在2003年,包括04年,都算一个耀眼的成绩,能够进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前十名。
“宣传嘛,当然要尽量往大了说,否则,院线凭什么给你排片?而且,媒体也不好报道。”
“而且,我真觉得《北京童话》蛮不错的,配合宣传,未必不能取得好的票房成绩…”
“《北京童话》,表面上看,是关爱癌症群体,但如果从类型划分,完全是青春片!
死亡、青春还有爱情,三个关键词,虽然死亡不能避免,但副作用可以减弱,通向终点的每个瞬间都可以无限延长。”
“我是这么觉得的,不知道对不对,就是国产电影,尤其是纯粹的内地片,没有大明星加持,怎么才能让观众买票…我觉得靠的就是共情能力!好莱坞电影包括香港电影,我们带着一层滤镜,这层滤镜叫距离感…”
一帮人都在看他,沈林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看我干吗?”
“那你觉得《北京童话》是商业片吗?”
“当然,这就是个很商业的故事…”
几个人看向俞妃鸿,后者依然面带微笑,表情不变,听着大林子说话…
沈林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这个年代,大部分内地电影人对商业片的态度是鄙夷,最常见的说法‘真正的好电影看过以后会有思考,商业片看完以后能有什么思索呢?没有!我敢肯定商业片只是过眼云烟,疯狂一把后什么都不会记得。’
这句话摘自《北京晚报》对《泰坦尼克号》评价…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沈林说了这么多,有点喧宾夺主了…
所以,赶紧改口:“当然,具体怎么做,还要看俞导演的想法…”
俞妃鸿笑着回答:“我是第一次拍电影,我也在寻找,商业片也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