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不去。”
王春花想都不想的就回答说道:“听说城里人出门就是车,连一块地也没有,我们去了不得心里发慌。”
高建国也跟着说:“在这里教书一辈子了,我们老两口哪里也不愿意去,就想生在这里,死在这里。”
“在我们死之前,多赚点钱,给你表弟盖一间大房子,娶老婆生娃,我们也就放心了。”
吃完这顿饭,林雨华心里也有了大概。
想要让这老两口离开村子,肯定是不可能,而且以高文华的性格,也更适合呆在村里。
可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给钱?这个念头刚产生,就被林雨华给打消了。
俗话说的好:夜草不肥病劳马,横财不富命穷人。
这话看似贬义,实则很有道理。
一个白手起家,吃过苦挨饿的人,有朝一日咸鱼翻身赚了钱,哪怕是家财万贯,也会厉行勤俭节约。
相反,如果让懒汉天降巨富一千万,肯定会各种铺张浪费,在享受金钱带来极致享乐中坐吃山空。
像舅舅一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给他们巨款冲昏头脑,反而是害了他们。
林雨华仔细琢磨,农村人最在意的,无非就是宅子和良田。
舅妈来信时就眼馋,李老二家的田地如何好,宅基地有多么大,想要自己买过来。
如果将田地宅邸买给他们,造个小别墅,肯定能让一家三口开心。
这事说办就办,林雨华说:“舅妈,您之前说李老二的宅子和田地不错,得去哪里买?”
“那得去村里管事处。”
高建国语重心长的问:“李老二的宅子和田地,加在一起至少得五百块钱,我家能给你挪出一百,剩下的得靠你了。”
“雨华,你和老舅透个底,这些年外面,到底存了多少钱?”
能上来就借给自己一百多块钱的家底,让林雨华心里觉得暖呼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