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场在即,观众们开始进场。
半个小时多,场内已经坐无虚席。
德芸书馆开业这么长日子,总算头一回坐满了。
不容易。
今天的观众也有特色,年老年少参半。
不消说,年轻人八成都是奔着唐云风来的。
因为他提醒师姑,打杭城回来,便将自己的名字写上了水牌。
现在看来,多少还是有效果的。
不错。
站在舞台边的唐云风,台下未挪位置的金爷,瞧着心里都高兴。
唐云风脑子里,不断琢磨着刚才金爷的指点。
紧张倒不至于,就怕自己使得活让人笑话了。
要知道,人家今天愿意来,这是观众们捧场。
那明天呢,后天呢?
书开了,后面能不能勾搭着观众再来第二回,第三回,这可靠得全是艺人的能耐。
终于,时间到了。
唐云风一抬步,踏上舞台,朝台下鞠躬,直接重新在椅子上落座。
瞧瞧。
评书门不但场子简陋,就连演出流程也简单得不行。
但人家却赚着,比所有艺人还要多的钱。
讲理不?
谁知,唐云风刚一落座。
台下除了掌声,还有不小的议论声。
掌声来自年轻观众,议论声来自年老的观众。
年轻观众就是瞧个新鲜,甚至她中不少人,都跟唐云风一样,大姑娘上花桥……头一回。
说得是头一回,听得也是头一回。
但年老观众可就不同了。
人家可不是来追星的,而是来听活,听味道的。
而评书门的艺人,为什么越老越吃香?
关键就在于老艺人,借助自己的年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