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进行着,几个回合之后,观众甚至都忘了刚刚的小插曲。
第一节比赛结束,靠着何星辉的爆发,快船以32比27领先了马刺5分,让不少观众大跌眼镜。
要知道,现在的马刺可是西部榜首,而且防守效率一直在全联盟前三,靠的是防守赢球。
其他球队在面对马刺的时候,平均得分还不到90分。
现在一节比赛就被人刷了32,可谓是相当罕见。
节间暂停,波波维奇把除了邓肯之外的球员都喷了个遍。
第二节,波波维奇把吉诺比利和帕克同时放在场上,想要趁这个机会追一点分。
他不想和快船拖到最后,何星辉的绝杀能力让他非常忌惮。
吉诺比利和帕克在场,邓肯休息,马刺开始打起了小球战术。
有的人会觉得小球战术是2010年后才兴起的,但实际上很早之前联盟中就有教练这样打。
比如老尼尔森,他在小牛的时候,其实就打过快节奏的小球战术。
现在少了小斯的太阳,也是小球战术。
只不过,因为规则的原因,小球战术没办法成为主流。
没有投篮圆柱体,体毛哨的情况下,外线球员在面对凶狠的防守时,投篮效率往往不佳。
加上联盟中还有很多厉害的内线,也使得打小球战术的球队内线防守形同虚设。
不过,偶尔用一用,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波波维奇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自然也会这种战术。
帕克和吉诺比利轮流突,空切,布伦特巴里的冷箭,一波流的把快船的替补打懵。
比分迅速扳平,反超。
在发挥普通球员作用这方面,波波维奇确实要比邓利维厉害一些。
邓利维现在少了何星辉,都快不会安排战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