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的手,一下一下地抚摸着她的手背。
女儿与后母,一笑泯恩仇。两人坐在一起,吃了丰盛的早餐。范沪芳楼上楼下地跑了两趟,买来了银丝凉面、锅贴和油条,自己又动手做了蛋花米酒,煮了牛奶,还上了小菜,小菜是一碟宝塔菜,一碟花生米,一碟小银鱼,一碟生拌西红柿,这是现在时兴的营养生菜。范沪芳历来是讲究生活的,她十六岁就红过,吃过天下的好东西。
来崇德回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范沪芳笑眯眯地看着他,要他相信。
来双扬前嫌尽弃,赶着叫“爸”。来崇德终于转过弯来,顿时年轻了许多岁。
在来崇德送女儿回去的路上,来双扬与她爸手挽手地漫步街头。父女俩商量了来家老房子的事情。来家的六间老房子,解放之后,政府不认它们是私有财产了,这就收去了两间。这两间房子,不谈了。1956年,政府搞公私合营,又有两间房子,被房管所登记,搞经济出租,租金就是政府得大头,来家得小头。
来崇德不愿意出租,原意自家居住宽敞一点儿,可是他胳膊拗不过大腿,人家政府不同意。这两间房子,也不提了,就算给国家做贡献了。七十年代初,政府提倡城市人口下放农村,口号是:我们都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家庭成分不太好的来家,被动员下放农村了。来家的两间房,一间借给了邻居,老单身刘老师;一间是爷爷住着,他瘫痪在床,死也不肯离开他的房子。几年以后,来家返城。刘老师已经故世,居住人是刘老师的侄子。在重新登记换发房产证的时候,这个侄子把来家的房产登记到了自己的名下。这一间房子,就不能不让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了。而来家惟一保留下来的一间房,房产所有者是爷爷,继承人自然就是来崇德了。不过,谁都知道,返城以后,来崇德在吉庆街居住的时间不长,更长时间的居住者是来双扬。来双扬在这里,开始卖油炸臭干子,将她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