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的是凑在一起不停地骂,骂天骂地骂空气,天天跟朝廷、跟官家大吵大闹才能显示自己的价值。
赵枢完全划定框架,皇城司的存在是皇帝的逆鳞,谁再敢碰就是真的跟皇帝过不去,大多数人也只好偃旗息鼓,暂时憋住。
可赵枢能压住他们说话,可压不住他们的笔杆子。
宋人一直反对皇帝的全力过大,韩绛当年劝宋仁宗独揽权柄都能被宋仁宗拒绝,后来苏轼主持考试的时候出题也一直让考生分析独断的优劣。
大多数人坚持认为,宰相是公道,就算官家是天子也不应该过度干涉。
赵枢一反常态,开始展现出皇权侵凌相权的征兆,朝野上下不敢明着反对,就只能靠文学方面暗戳戳阴阳。
很快,赵枢通过皇城司收到了不少没有署名的歪诗以及一些小说文章。
宋人的科举不重诗词歌赋,这也是王安石和司马光少有的共识之一。
这个结果就是大家平时练得少,写出来的水平也就越来越差,没有盛唐时代那种震撼青史的文章。
倒是宋人现在已经开始写对时局思考的策论,这东西让不少考生的议论文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混合到小说中那真是阴阳到了顶点,
这阴风阵阵的场面让赵枢看得津津有味,不禁连连拍手称好。
“不错啊,有东西啊,写的真不错啊。”
赵枢小时候看古代小说的时候觉得真正能算得上名著的一共就那么几本,后面的水平跟名著的差距实在是太大,看得出有学历上的差距。
而他面前的几本阴阳故事文笔都相当不错,而且针砭时弊,以小见大,已经有红楼梦一两成的水平,这让赵枢非常兴奋。
“有本事啊,挺好看的,让他们别压抑自己。”
宇文虚中微笑道:
“陛下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