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投靠瓦岗军,李密接连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重大胜利,从一个东躲西藏的通缉犯,跃身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第一号人物,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那么,李密是否从此顺风顺水,成就大业?
一、军事难题
李密进入瓦岗寨后,如鱼得水,不到一年时间,就大破张须陀,夺占兴洛仓,取得了军事和政治上的重大胜利。他自己也从一个东躲西藏、无处容身的通缉犯,一跃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建号魏公,设置官署,离皇帝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这一步之遥的路程可并不容易走。此刻的李密,开始面临两大问题的考验。一个是军事问题,另一个是人事问题。
李密在军事上遇到什么难题了?从具体的战役来看,他一直在打胜仗,什么问题也没有,但对一个统帅来讲,最大的军事难题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如何制定重大作战方略。瓦岗军崛起于河南,因此,从一开始,攻打东都洛阳似乎就成了必然目标。事实上,李密进入瓦岗寨后,所做的一切,也都是要把瓦岗军和洛阳的距离越拉越近。问题是,李密想要夺取天下,攻打东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当年杨玄感起兵的时候,李密曾经给他出过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是攻打临渝关,切断隋炀帝的归路;中策是攻打关中,占据隋炀帝的老巢,让他有家难归;下策才是攻打东都洛阳。最后,杨玄感采取了下策,李密还因此扼腕叹息。可是,到大业十三年(617),李密却也在东都周围修营垒、挖壕沟,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模样了。
李密这样做,不是和自己原来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吗?所以,也有人给他提意见了。提意见的人有两个,一个叫柴孝和,另一个叫徐洪客。
先看柴孝和。柴孝和本来是隋朝的县令,后来举城投降李密,当了李密的谋臣。眼看着李密屯兵洛阳城下,胜仗没少打,但无论如何,短时间内难以攻